关于分会

精准扶贫要多些“点石成金”之举

闽南大山深处德化县英山村,10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穷村,全村100多户贫困户、低保户,村民住的都是低矮、破旧的土坯瓦房。村民贫穷的原因很简单,没有产业,赚钱主要依靠外出打工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个穷山村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这一切,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,把产业发展起来了。他们选择的产业,是一个在当地有着数百年种植历史的“寸金薯”。

同样的产业,为什么过去很长时间都不能给群众带来好的收益,而现在却成了群众眼中的“金娃娃”。一个重要原因是,过去群众只把它当作一种蔬菜种植,主要用于自食,种植规模小,知名度很低。现在是把“寸金薯”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。近年来,先后有7名科技特派员来到村里,推广无公害栽培、浅槽种植等技术,从选土、整地、种薯处理、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手把手指导村民,“寸金薯”的品相大大提升,亩产翻了一倍,价格也逐年上涨,村民的日子一年好过一年。

要打赢脱贫攻坚战,产业发展可谓重中之重,而如何选择产业,考验着广大帮扶干部的智慧和担当。只有走村入户,深入群众,问计于民、问效于民,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,根据贫困村的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,才能为一方群众选准有市场前景的脱贫产业,助力当地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子。

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有着数不胜数的地方名优特产,有些长期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在脱贫攻坚中,各地要多一些“点石成金”之举,让它们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“助推剂”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作物种质保存中心四楼416室    邮编:100081

鲁ICP备19043692号-1    版权所有:山东锄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

技术支持:华文传媒    联系电话:(0539)8322176